第一百九十一章 妄议(2 / 2)

过河卒 莫问江湖 1181 字 2024-04-13

其实到了这里齐玄素就该与姚裴作别了不过考虑到徐小盈和裴小楼都在万寿重阳宫两人在岳柳离、潘粹青的事情帮了齐玄素一把所以齐玄素不好过门不入还是要登门拜访表示感谢。

去往万寿重阳宫的道路不止一条除了主要大路之外选择哪条路登山主要看去什么地方上次齐玄素与张月鹿要去徐小盈所在的玉真观而这次则要去裴小楼的太平观所以齐玄素与姚裴走的是另外一条路。

太平观以及太一观都曾属于太平道只因为地肺山曾经是道门副都、大掌教行在三道自然要在此地设立对应的道观供大真人、真人们前往副都觐见大掌教时居住。后来道门撤销副都太平观、太一观便归了全真道不过全真道仍旧保留了旧称。

走到中途有一送客亭就见许多女冠簇拥着一名年轻道士。

这年轻道士大约与齐玄素差不多的年纪没穿正装鹤氅而是穿了一袭便服道袍鹤氅虽然飘逸但也因为太过宽大的缘故遮掩了所有的体态特征甚至到了消弭性别的程度而这种便服道袍却十分修身妥帖能完全展现出体态曲线无论男女都十分偏爱此类服饰常常将其视作鹤氅的替代。不过经历了五代大掌教时代的老辈人并不喜欢这种服饰认为其太过轻浮有失庄重十分抵制。除此之外这名年轻男子没有戴冠而是以一根玉簪束住发髻不知其具体道士品级。

周围的一众女冠也是身着这种修身道袍尽显体态婀娜应了那句诗:“二八佳人体如酥腰悬利剑斩愚夫。”

女冠们围在这位公子身边莺声燕语虽然没有什么过于出格的举动至多是摸摸鬓角推推肩膀抱住胳膊但任谁看来也不会觉得这些男女之间是清清白白的关系。

齐玄素见此情景啧啧道:“看来全真道的风气也不怎么样。”

姚裴面无表情道:“当年徐祖与玄圣论道徐祖说:‘我生于钟鸣鼎食之家自小就见惯了庙堂纷争年纪渐大之后又行于江湖。所见所闻庙堂也好江湖也罢真可谓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地乃至一国都是在不断重复前人旧事也就是天下无新事。”

齐玄素感慨道:“好一个天下无新事。”

姚裴继续说道:“徐祖又说一朝之初吏治清明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只因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渐渐好转了朝廷稳定了也就渐渐怠惰了少数变为多数继而怠惰成风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难以补救。又为功业欲所驱使党同伐异到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形势便复杂起来了。煌煌史册‘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无甚新意。正应了那句话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齐玄素愈发感慨了:“原来祖师们早就料到今日之种种。怠惰成风恐怕不仅仅是怠惰二字。至于为功业欲所驱使党同伐异说的就是当下三道相争了。不知我们是否会见到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那一天?”

姚裴道:“虽然我和青霄道友谈不上道同可谋但在这一点上我们是有共识的必须要有所改变了再不改变便真要应验祖师们的预言。其实道门也好当年的儒门也罢外敌是杀不死的必然是自己内部烂透了、腐朽了才会轰然坍塌。”

齐玄素陷入沉思之中。

一路所行一路所见、所闻、所感从凤台县到万寿重阳宫张月鹿和姚裴的言传身教也由不得他不思考了。

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不说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难道仅仅是求个安稳吗?

两人说话并未避讳旁人虽然声音不大但还是有只言片语传到了那年轻道士的耳中他不由微微皱眉举目望向两人。

姚裴名声极大不过因为深居简出的缘故少有人认得她再加上她此时一副没睡醒的模样两眼无神远不如张月鹿那般神光照人也很难让人把这个无精打采的女子与传说中的姚裴联系起来。

就听这年轻道士冷哼一声:“真是好大的口气你们是什么人竟敢妄议道门!?”

齐玄素闻言不由一怔随即笑道:“难道还要因言获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