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像贾雨村这种左右逢源之辈冯紫英都觉得未尝不能先用起来壮大声势若是日后走不拢再慢慢将其排挤出去即可。
这么一数下来似乎自己可用之人或者说牵扯得上关系的人还真不少但是真正能发挥核心关键作用的却寥寥无几。
冯紫英默算了一下能真正立即纳入中枢发挥作用的可能就三人一是潘汝桢毕竟他已经是正三品了哪怕是在地方上运作一番未必不能回来有一个好位置。
还有就是练国事毕竟练家是河南地方上的士人望族而且又有永隆五年状元名头和翰林院身份西安府知府奉调入京也能有一个好安排基本上不会受到如潘汝桢这种回京降一级使用的影响。
耿如杞也不差他在平定播州之乱时担任重庆府同知给朝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又到延安府当知府担当重任朝廷也应当要考虑其功劳。
这三位是冯紫英现在能考虑延揽入京作为自己帮手的屈指可数之人其他如范景文、贺逢圣、方有度这些都还靠不上或许三五年后看看有没有机会能发挥作用。
*******
冯紫英印象中自己还是第三次来官应震府上同时也是入阁之后第一次来官应震府上。
官应震是分管吏部和礼部的次辅。
在新一届内阁中官应震算是最大的获益者作为次辅也作为湖广士人的领袖他和黄汝良达成了妥协他分管吏部和礼部而黄汝良分管户部和商部。
当然最大的“受害者”应该是顾秉谦。
内阁中的二号三号人物将人事权和财权瓜分对首辅来说如果是如叶向高或者齐永泰这样的首辅你分管什么对于他们来说都无关大局作为首辅他天然就是第一号人物你次辅也好群辅也好都难以对其构成挑战。
但是作为一个根基不深底气不足且和其他阁臣关系一般的首辅次辅和群辅却相对强势这就有些尴尬了。
所以哪怕和顾秉谦沟通好了吏部尚书崔景荣那里也没有问题了但要让潘汝桢、练国事和耿如杞入京也还需要求得官应震的支持。
“难得啊紫英。”官应震打趣了自己这个弟子一句“照理说你都不该来我这里了。”
“官师那等外人闲言碎语何须在意?”冯紫英毫不在意地捧起茶盏用茶盏盖掀了掀茶沫含笑道:“难道老师学生之间也不能往来同僚之间有私谊也不能往来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阁臣一般不相互拜会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当然去首辅那里例外。
既然是约定俗成就没有明面上的禁令只说是一般情况下不宜经常往来避免结党营私。
但这其实都是一个掩耳盗铃的借口真要私下结交又岂会这般大明其道地登门拜访。
“呵呵紫英你现在倒是越发理直气壮了。”官应震笑了起来。
“本来也是弟子本来就是阁臣中的小字辈登门去拜会你们几位沟通往来也都是理所当然之事何必拘泥于这般小节?反倒落了窠臼。”冯紫英理直气壮。
官应震也感觉到冯紫英似乎丝毫没有受到上一回大朝议遇挫的影响一样风风火火地干着他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这倒是让官应震松了一口气。
他很清楚已经不能用昔日老眼光来看待这个弟子了。
即便是自己在很多时候一样需要这个弟子来与顾秉谦、乔应甲等人来进行沟通。
相比之下冯紫英这个小字辈身份现在在内阁中反而成为了一种优势一份资源可以没有多少顾忌地在几位阁臣中任意往来沟通联络。
自己和黄汝良成为较为稳固的平衡就算不是盟友但也相对稳固但和顾秉谦与乔应甲这关系却没那么和睦了这就需要人来协调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