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很心塞(上)(2 / 2)

且那元玙之话,看似飘忽油腻不靠谱,实则如一记重拳,砸在王祁心头——

如果太子殿下都已经直捣龙泉,探入虎穴了,那这蜀地之乱,看来是非平不可了。

蜀地三十六路贼寇,龙泉山上桃花寨的凫王最大。

明明是“凫”,是水鸟,是水中栖息的野鸭,却偏要往旱地上走,入山为寇,占山为王。且还能成为各路中的佼佼者,力压群雄,俯瞰众山头,所以,应是成了精的。

当年大兴军破城灭蜀,紧跟着,凫王就揭竿而起了。凫王本是孟氏蜀主身边的一名亲卫将领,王祁破锦官城时,他竟然没有跟随蜀主殉国,也没有归降北上,而是逃出了锦官城,事后集结了在锦官城周围逃窜的军与民,将那些散兵游勇与逃命难民组成一支军队,进驻龙泉山脉,以山中遗留的孟氏行宫为据,居然就地生了根。王祁年年围剿,却无法攻破险隘,凫王之声势,反倒逐年壮大,引其他各路来投诚。

当然,蜀地之乱民与匪寇,以凫王马首是瞻,倒也不仅仅因为他手中兵马最多最壮,所据地势,最易守难攻,最关键的是,凫王身边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可以连接蜀国之前世今生,号令整个蜀地之民心。

这个人,便是孟氏蜀主的小公主。

据说,当年王祁诛杀孟氏一族之时,尚是蜀主亲卫将领的凫王,用一个死婴替下了那个刚满周岁的小公主,并带着她成功地逃出了锦官城。搁在桃花寨行宫中,依旧照着公主的规格,养尊处优,奴仆成群,将养长大,如今已是出落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了。

对于此事,锦侯王祁不惜再拉仇恨,布告蜀地,并密奏朝廷,绝无此人!绝无此事!因为,杀孟氏,是他亲自监的斩,蜀主和膝下七子,四男三女,一个都不少!

杀人灭族,本就是他的错,如果再弄出一条漏网之鱼来,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朝廷态度,很有意思。王祁说什么,就是什么。因为,事关蜀地时局,就算是真的公主,也要说是假的。

蜀地民间的态度,也很有意思,王祁说什么,就不是什么。因为,事关蜀地时局,就算是假的公主,也要说是真的。

甚至,蜀地其他各路的民乱流寇,亦从此事中得了些灵感,抄家伙拉大旗占山头之时,皆要寻些由头,以正声名。于是,孟氏蜀主的七个孩子,在这天府之国的广阔大地上,竟轮番复活了若干遍。

一时间,孟氏的皇子公主,甚至,蜀主遗落在民间私生子,各式各样,层出不穷。

对于此种怪状,锦侯王祁有时候心情好,不加理会,任他们胡闹去;有时候看不顺眼,便派一路兵马,直接连人带窝带家伙一锅端,也就把谣言给戳破了。

唯独龙泉山上的凫王,屹立二十年不倒,也唯独桃花寨中的公主,养在深闺,却是声名更甚。

如今,这位桃花寨中的公主,二十有一,养得不能再养,实在是该要选个夫婿了。

每年春日,蜀地的三十六路英雄都要齐聚龙泉山开一场桃花会,凫王便想借明年的桃花会,给公主挑个夫婿。

为了能够让更多的英雄豪杰来赴会,也是让自己到时候能有更多的选择,桃花寨公主多了一个想法——让凫王在给人发邀请帖时,把自己的画像也送上去。

公主对自己的相貌,相当自信。

可龙泉山上,并没有养着诸如画师之类的闲人,但对公主的要求,凫王总是有求必应。于是,他先是派人到锦官城中,暗中捉了些画师上山来,给公主造像,却总是不传神,不得劲儿,凫王又派人带着重金,到大梁城中去,还托付了神通广大的白帆楼东家,才聘来一位技艺超群的画师。

等到那个画师,带着一个人高马大的跟班,在这腊月寒冬里,气喘嘘嘘地,一路七弯八拐爬高上梯,至山门下,凫王站在山门的哨楼上看过去,顿时傻了眼。

远赴千里,花了重金,结果就请来这样一个小姑娘?

寒风中,锦袄披风,裹一个风都能吹得走的小身板,白狐毛领,托着一张粉雕玉琢的小脸。

再瞧,竟又有些面善,面熟。

像在哪里见过,却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按理,应该从未在哪里见过。

却又似是故人来。

凫王心中“轰”地一声,前尘往事排山倒海而来。

作者有话要说:给小仙女们说声抱歉,这几日也不知道忙些什么,一不留神就断更了几天。断更就像是掉在地上的毛线球,越滚越远,今天晚上好不容易捡起来了,以后尽量保证不再掉!